大評台:少年留學生身心安全 寄宿家庭兼顧不易

加拿大都市网

■ 隨着國際生年齡趨向年輕化,所衍生的個人安全和成長問題,也不容忽視。 資料圖片

 

撰文:廖長仁

前來加國攻讀的國際學生人數迭創紀錄,從學校爭取資金,以及加國長遠招攬技術人才的角度看,似乎都是大好事;教育產業當然是推廣本國價值觀的上佳平台,不過國際生趨向年輕化、少年留學生日多所衍生的個人安全和成長問題,也實在不容忽視。

2017年9月11日,17歲中國留學生於林海在大溫失聯,至同月23日騎警證實在列市河旁路的菲沙河附近,發現於的屍體。事件引起廣泛關注,尤其聚焦在未成年留學生抵加後的情緒健康和人身安全議題。這些年輕人甫抵陌生國度,文化衝擊結合學業壓力,所引發的精神狀態適應難題,似乎沒有太多人作出過系統分析。

寄宿家庭難以處理心理情緒需要

去秋正在多倫多大學就讀經濟學的20歲留學生章娟文,收到電話中了詐騙分子的計,離開多市去到滿地可一酒店躲起來,與在中國新疆的家人失聯。期間有人打電話到中國勒索她的父親,稱若不依從,「你等著收屍吧」;3天後,章娟文查看電郵時發現許多與詐騙電話相關資訊,才意識到自己身陷騙局,隨即與中國家人聯繫,沒遭匪徒傷害。

以上事件只是冰山一角,卻凸顯加拿大數以十萬計年輕國際生面對的問題:孤立無援。據卑詩教育廳數字,過去5年到本省就讀幼稚園到12年級學生數目增長了50%。雖然卑詩對未成年國際生規定須安排寄宿家庭,但寄宿家庭主要照顧起居安排,心理適應和情緒需要並非主要關注層面,縱使出事也不一定有能力處理。

筆者日前與一個寄養家庭的夫婦傾談,他們過去十年接待了不同國籍的留學生。根據多年經驗,光安排未成年寄宿生日常生活已經不容易,因為留學生有各自性格和習慣,在彼此適應過程,往往出現很多張力;至於情緒和心理上的需要,寄宿家庭基本上缺乏資源和精力去處理。

「每晚聽着她哭泣,也愛莫能助」

除非留學生有明顯情緒障礙,足以引介至心理輔導員;或者學習上有嚴重問題,校方要求與寄養家庭監護人見面,否則寄養家庭難以介入也不可能處理留學生私生活。

他們說,曾有一個寄宿生每晚在房裡哭泣,他們猜測遇上感情問題,夫婦給予支持,但對方一回家就關在房裡不願溝通;縱然住在同一屋簷下,每晚聽着她的哭泣聲,也是愛莫能助。又試過有些寄宿生,有明顯的生活習慣問題,例如終日傾電話或沉迷電腦遊戲。這些作息甚至影響到寄養家庭本身的孩子。始終寄養家庭不是留學生的父母,難以直接處理人家孩子的心理及情緒行為問題。

這對夫婦又表示,經過這許多年的經驗,發現很多未成年留學生,心志上尚未能應付在海外獨自留學的生活,面臨即時和長遠成長的問題,也只能自行「土法上馬」,後遺症不少。

隨着國際生日多,年齡趨向年輕化,加上近年多起涉及未成年留學生的悲劇事件,當局亟需多關注留學生心理健康,例如在申請到本地留學的過程中,加入有關情緒管理的元素,助准留學生和家長多了解本地文化和北美生活方式,甚至講解留學生常遇騙局特點,不能只收取學費其他卻撒手不管。另也要加強支援服務留學生的寄宿家庭,給予更多資源紓解學業以外的身心需要,目的在於提供有利留學生成長的生活環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