女兒12年做手術近10次 華婦感謝醫生帶來希望

加拿大都市网

■儿童医院儿科骨科医生茂普利。
 

■兒童醫院兒科骨科醫生茂普利。

對家長而言,培養和照顧孩子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。一位溫哥華的華裔母親,更在過去12年內,陪着女兒經歷了近10次手術,其中的艱辛更是可想而知。回望這一路,她感謝正是及時、專業的醫療服務,才給了女兒和家庭一次次希望和歡樂。

當《星島日報》記者周二在卑詩兒童醫院(BC Children’s Hospital)看到12歲的Libby時,她靜靜地坐在媽媽身邊畫畫,她笑着與人打招呼,看起來乖巧、樂觀。人們很難想像她出生時就被發現有心房中隔缺損、失聰,沒有拇指還有頸椎畸形,在過去幾年她經歷了大大小小的手術。

Libby的媽媽李紅告訴記者,她在懷孕4個月時,就通過超聲波發現女兒的手臂彎曲,缺少手指骨,但當時並不覺得是個大問題,仍然決定把孩子生下來,結果出生後檢查,發現有許多先天性問題。她說:「孩子出生我們都很高興,但同時也因為她的情況十分憂心,擔心她未來的成長。」

 
 

■李紅(左)與女兒Libby,感謝醫療團隊的服務和幫助。

 

學習能力也見改善
李紅說,女兒在卑詩兒童醫院出生後一直接受醫院觀察和治療,過去幾年做了人工耳蝸、手部整形,情況越來越穩定,女兒也開始學會畫畫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。她擁有一定的自理能力,一家人都十分欣慰。女兒到醫院做常規檢查的頻率,也從最開始的2至3個月一次,變為一年一次。

但在2018年時,Libby突然出現四肢無力的情況,並越來越嚴重,已經出現行走困難,之後很快被轉介到醫院的神經及骨科醫生。經檢查發現,由於進入發育期,Libby原本畸形的頸椎隨着身體的成長壓迫到脊髓,並且已經到十分危險的程度,若不及時手術可能癱瘓,將再也無法站起來。醫院很快就給她安排了手術,這場手術持續了整整7個多小時。

李紅說:「我當時真的非常焦慮,但作為家長,我們只能儘可能地照顧好孩子,卻無法為他們提供專業的醫療幫助,對於我們這樣的家庭,及時、專業的醫療護理是我們的定心丸。」手術很成功,經過幾個月的康復期,女兒不僅重新站了起來,行動力、學習能力也都有改善。

李紅說,看到女兒慢慢康復,看到她臉上的笑容,就是對自己最大的鼓勵。她強調,這一路走來離不開醫院的幫助,令她和家人都十分感恩。她說:「一個好的環境、優秀的醫療團隊給了我們希望,雖然未來的道路還很長,但我們會一直抱着信心。」

兒童醫院骨科每年1.4萬病人
卑詩兒童醫院兒科骨科醫生茂普利(Kishore Mulpuri)表示,該院骨科接收的病人每年達1.4萬名,每年平均做1,200台手術。這些孩子由於先天或後天原因造成行動力受損、骨折、關節等問題,需要接受治療。

他強調,兒童由於還在生長期,對於骨科治療也會更加複雜,不僅要考慮適當的應對方案,還要考慮後續對骨頭成長的影響,醫生的工作就是提供最專業的醫療服務。

為改善醫院兒童骨科的醫療服務和研究,增加新醫療器材,卑詩兒童醫院基金會今年特別計劃將年度「天下父母心」慈善晚宴,所籌善款用於支持骨科團隊,籌款目標500萬元,希望各界積极參与、獻出愛心。

茂普利強調這是一筆重要的支持資金,將保障團隊為病童提供更好臨床服務、增加醫療人才培養和專業研究,促進國際醫療技術交流,將令更多病人受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