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拿大各省抗疫效果大比拼

加拿大都市网

(■■大西洋省份組成「大西洋泡泡」,落實一些列防疫措施取得成效。加通社資料圖片)

最新數據分析顯示,隨着加拿大各地迎來第二波疫情,越迅速採取嚴格控制措施的省份,在限制病毒傳播方面越容易取得成效。

加拿大廣播公司(CBC)報道指,根據牛津大學(Oxford University)對加拿大各省政府疫情應對反應的追蹤數據,在加國觀察到與世界其他國家相似的趨勢:當局對新增個案採取應對措施的速度越慢,就越難控制病毒的傳播。安省西部大學(Western University)流行病學和生物統計學主任斯特蘭奇斯(Saverio Stranges)指出,這不僅僅關乎公共衛生措施,同時也包括實施這些措施的時機。時機是非常關鍵的因素之一。

牛津大學的政府防疫措施追蹤數據,根據各省府在旅行限制、學校關閉、戴口罩限制等多個方面所採取的針對性措施分析。數據顯示,越是保持謹慎的地區,如大西洋省份,就越能夠避免嚴重的疫情爆發,而放鬆警惕的地區,新增感染數字飆升得更快。

各省差異影響抗疫成效

以亞省和緬省為例,兩者在第二波疫情期間都受到嚴重衝擊。9月份新增數字開始激增時,亞省並沒有馬上推出嚴格限制措施,該省的人均確診比例在不斷增加的個案下已經領先全國。反觀緬省,由於反應相對較及時,確診個案激增情況得以更快地平穩。

多倫多大學控制傳染流行病專家兼助理教授弗內斯(Colin Furness)指出,亞省和緬省在第一波疫情期間都沒有遭受太強烈的衝擊,因此也容易給他們帶去虛假的自信心,以為非常有限的措施就可以很好的控制情況。他說:「其實魁省在第一波疫情中所發生的狀況就應該讓他們引以為戒。」

不過,專家們也同時指出,在各省之間做任何直接性的比較都是存在局限性的,因為包括衛生系統、人口特徵等因素上都可能存在巨大差異。例如疫情在人口稠密的地區就越常見,因此人口較少省份的任務就會更容易些。

首波疫情迅速封鎖較有效

追蹤數據還顯示,所有省份在第一波疫情期間所採取的病毒防控措施,較第二波疫情時都更加嚴格。弗內斯認為,其中的一個原因是這是一種新的病毒,在對其缺乏足夠了解的情況下,有需要採取緊急限制措施,早期實施限制措施的原因都是出於謹慎的態度。而隨着疫情的加劇,有的省份還嘗試針對性地對部分區域採取限制措施,譬如緬省在4月到9月期間,對其北部社區落實了旅行限制。不過,溫尼辟的流行病學家卡爾(Cynthia Carr)表示,在高度互動的社會當中,隨着病毒的持續傳播,這種辦法的有效性十分有限。

卡加利大學生物學家加斯皮洛茲(Malgorzata Gasperowicz)也指出,加拿大部分地區對第二波疫情採取的措施是逐步的,而不是使用第一波疫情時的迅速封鎖方式。

另一個導致第二波疫情更加嚴重的因素是,一些政府在第一波疫情有所好轉時,迅速解除了相關限制。她並以大西洋省份和澳洲等地區的成功做法為例指出,這些地區都繼續現行限制措施,直到單日新增個案較少甚至清零、不再有社區傳播的情況。

今年7月,紐芬蘭與拉布拉多省、愛德華王子島、紐奔馳域省及新斯高沙省四個大西洋省份組成「大西洋泡泡」(The Atlantic Bubble),允許同省民可在四省範圍內自由流動,但對由其他省份而來的人落實嚴格的14天自我隔離規則。星島綜合報道

share to wechat

延伸阅读

延伸阅读

巴黎奥运|选手村内“约炮”app用量激增 派30万避孕套成抢手货?

Lotto 6/49有安省居民中奖 下期头奖极丰富

一起去看流星雨:两场流星连环出现 本周迎来最佳观赏时间

巴黎奥运:加拿大花剑选手晋身四强 创国内最佳记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