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人夫婦自費重建華人歷史博物館

加拿大都市网

SOURCE来源:星岛

■重建的香火堂的堂主、利頓鎮蘇格蘭裔洛娜日前接受本報專訪。廖長仁攝


■利頓華人歷史博物館。廖長仁攝

本報記者何良懋

常說高手在民間。本報記者上周前往卑詩內陸採訪消失中的華人遺址時,在位於菲沙河(Fraser River)和湯普森河(Thompson River)交匯處的淘金古鎮利頓(Lytton),與致力保存本地華人文物的蘇格蘭裔洛娜(Lorna Fandrich)見面,地點就在她籌划下月中開幕的香火堂(Joss House)原址,亦即市內緬街(Main St.)路旁的利頓華人歷史博物館(Lytton Chinese History Museum)。她和身為禪師的丈夫伯尼(Bernie)三十年前購入這塊地皮,現在重建早於1928年拆毀的香火堂,將擺放觀音像及華人文物。
洛娜在快將落成的華人博物館接受《星島日報》記者訪問時說:「館裏準備展示的文物,包括有心人捐贈的陶瓷器具,以及我多年不斷購買的華人文物,甚至一些民宅擬丟棄的古董等。我沒得到政府分毫資助,純粹覺得利頓華裔150年前在這兒安頓下來,他們也是組成今天加拿大的一分子,亟需博物館記下地方生活的歷史。我們夫婦會承擔營運支出,只是不知可以挨得多久。」卑詩省府已於去年年初,把利頓香火堂確認為本省21個華裔歷史遺址之一。

原本供華工祭天拜祖

記者實地採訪期間觀察到,這幢建築物新建不久,以棕色為主調,裏面多個玻璃櫃放置不同年代的中國陶瓷器皿和酒瓶等,地上還有多個未拆開的包裝盒,主人洛娜親力親為,細心檢視心愛的展品。她透露:「博物館面積約18呎乘27呎,仿照1881年同一位置的木構造華人廟宇重建而成。當時廟裡供奉觀音、神農氏和祝融,現在我打算在新建香火堂向著緬街大門當眼處,擺放一尊高約3呎的觀音像。」
利頓華人歷史博物館定於今年5月13日(周六)舉行開幕儀式,洛娜說,估計有一百人參加,包括官員、議員、原住民代表、學者和居民等。
洛娜夫婦育有兩子一女,全家在附近經營菲沙河漂流探險的生意,其中一兒子更住在這個重建的博物館附近。她說,兩夫婦1980年買入原香火堂的地皮,當時是一座農舍,裏面養雞之外還有儲物屋;據考證,1928年當地意大利裔以42元購下香火堂後全面改建,百多年前當地唯一的華人祭祀場所基本上蕩然無存。據報道,在利頓這個百多年前的內陸華埠,香火堂成了華人的精神寄託,當年建造原意是,為華工及淘金工人提供祭天拜祖場所,以及作為社區聚會的地方。

share to wechat

延伸阅读

延伸阅读

忙碌人群的轻松健康餐食

怪事!超罕见顶级跑车遭卸零件扔在安省土路上

吃番薯有效稳定血糖?医生教4大健康食法 有助减肥保护肠胃

摇身变“带货达人” 特朗普推销78万元钻石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