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個有英文名的中國人是誰?

加拿大都市网

SOURCE巴士的报

網上圖片

香港這個華洋雜處的地方,絕大多數香港人都會為自己改了一個英文名,有些甚至一出世,父母已為自己改了。在內地,改英文名更越來越普遍,最近更有外國人幫中國人改英文名輕鬆賺錢。那麼,究竟何時開始,中國人會有自己的英文名?近年來,大家都說是春秋時的孔夫子,因為孔子字仲尼 (Johnny),這個可說是玩笑。

 認真。按照文獻記載,首個有英文名的中國人生於明朝末年,在萬曆年間執教鞭,中了進士後入了翰林院,在儒學、西學、天文、數學、水利、農學、軍事學等領域都有傑出成就及影響力的徐光啟。徐光啟在萬曆二十八年,首次與來華的耶穌會士利瑪竇(Matteo Ricci)會面,及後在萬曆三十一年(公元1603年),在南京由另一耶穌會士羅如望(Jean de Rocha)受洗入天主教會,聖名為保祿(Paulus),保祿(Paul)就是他的英文名。

明末時期,天主教耶穌會傳教士利瑪竇在中國傳教期間,徐光啟是他所吸納的第一代最有成就的教徒,此外還有兩個人-楊廷筠和李之藻,他們分別於1609年及1610年皈依天主教,聖名分別為彌額爾(Michael)及良(Leo/ Leon)。他們三人被譽為「聖教三柱石」。

在明代中後期至清初,西方經歷文藝復興,科學文化發展世界領先。隨著傳教士先後來華,西方科學也傳入。「西學東漸」。是中國史上一次很重要的中西文化交流。但當時並非很多人了解學習西學的必要與迫切,阿Paul徐光啟則是極少數遠見之士,被後世尊稱為「吸收西學的先驅」。我們現今數學學到的幾何、點、平行線、曲線、銳角等,就是四百多年前由徐光啟,將西學翻譯成中文-《幾何原本》,在公元1606年出版。

《幾何原本》是徐光啟從自學西學的經驗,悟出數學是一切科學的基礎,再聽到利瑪竇說古代希臘數學家歐幾里得有一本拉丁文著作,影響歐洲深遠,於是就將之譯成中文,即使難譯,也決心花了一年,在利瑪竇協助下翻譯出來。書中所述的點、線、面等數學名詞,相當貼切,沿用至今,都是徐光啟在聆聽利瑪竇講解後,自己揣摩然後定下來。

除了翻譯《幾何原理》,徐光啟也自己撰寫了《九章算法》、《讀書算》、《定法平方算數》等等,徐光啟的數學成就使中國傳統數學得到了振興和發展。另外還有《農政全書》,是中國古代農業科學最完備的一部總結性著作。徐光啟一直望「富國強兵」,推崇「農本思想」,認為農業是國家富強之本。

明末時發生不少自然災害,徐光啟不但大量閱讀史料,「著古制以明今用」,例如歷代困擾的蝗蟲之害,徐光啟梳理春秋到元朝所記載的111次蝗災發生的時間和地點,進一步分析發現蝗災「最盛於夏秋之間」,得出「涸澤者蝗之原本也」的結論,提出的防治辦法至今看來仍正確無誤。此外「南稻北移」也是徐光啟一大貢獻,過去普遍認定華北不宜種稻,但徐光啟透過在天津做實驗,成功的將南方稻米北移種植,從而改變全國糧食生產分佈不合理的現象。

在實際天文觀測中,徐光啟是中國天文歷史上第一次使用天文望遠鏡觀察天體的人,比意大利天文及物理學家伽利略只是遲了約20年。

民初歷史學家梁啟超指出,中國歷史上有兩次最重要的中西文化的接觸,一次是晉、唐時期佛學傳入,另一次便是明末年曆算學的東來。不少近代史學家都認為,徐光啟可是歷史給明朝,甚至是給中華民族一大機會。因為當時中國落後西方還不算太遠,徐光啟已經敏銳察覺到危機的存在,於是身體力行。可惜當時像他的先知太少,以至於落後的中國,白白錯過了趕及西方的一次大好機遇。

share to wechat

延伸阅读

延伸阅读

魔声Monster无线耳机 原价149.99折上折后32.99

巴黎奥运:加拿大花剑选手晋身四强 创国内最佳记录

No Frills传单这样写惹一面倒负评 社交媒体急“找补”

革命性索尼最新传感器!VIOFO新款行车纪录仪特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