誰殺了恐龍?科學家證實是一顆小行星

加拿大都市网

【星島都市網】大約 6600 萬年前,也就是白堊紀末期,一顆直徑約10-15公里的巨大物體撞擊地球,產生了9000萬噸的爆炸,造成全球75%的物種滅絕,包括恐龍。

但關於這個大物體到底是什麼一直有爭議:它是一顆彗星還是一顆小行星?

周四發表在《科學》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發現,它確實是一顆來自木星軌道之外的小行星,屬於碳類型的小行星。

研究的作者通過研究釕的同位素得出了這項發現,釕是屬於鉑族元素(PGE)的稀有元素。

釕是地球上最稀有的元素之一,含量僅百萬分之 0.001。然而,人們相信地核中還有更多的東西。這是因為 46 億年前,當地球形成時,岩石相互撞擊,熔海摧毀了大部分地球。

但它包含在一些小行星中,特別是那些來自木星以外的小行星,它被保存在某種冷藏庫中。

我們的太陽系中有很多碎片,是太陽系形成時留下的。彗星是布滿塵埃和冰冷的殘餘物,而小行星則主要由岩石組成。我們經常會遇到隕石或掉落到地球上的小塊岩石。

並非所有小行星都是由相同的材料製成的。小行星主要分為三類: C 型(碳質); S型(石質);和 M 型(金屬)。

據信導致恐龍滅絕的小行星在 6600 萬年前撞擊地球,被稱為 K-Pg 邊界。雖然科學家無法研究小行星本身,因為它被摧毀了,但他們可以研究留下的同位素。

主要作者、科隆大學地質和礦物學研究所的科學家哥德 (Mario Fischer-Gödde) 說:「我們測量的同位素特徵可以被視為某種指紋。因此,如果發生巨大的撞擊,會蒸發岩石和小行星本身,但這種指紋仍然保留下來。」

他們研究了過去 5.41 億年的其他 5 個樣本中的釕同位素,以及年齡約為 32 億至 35 億年的樣本和來自兩塊碳質隕石的樣本。他們還對歐洲可以發現該事件殘骸的地點進行了測量。

他們發現 K-Pg 邊界的釕同位素與碳質隕石非常吻合。「所有結果都清楚地表明,無論我們在哪個地點觀察……它們都一致地給出了 C 型小行星材料的相同同位素特徵。」

論文排除了彗星的可能性,但哥德指出,尚未從彗星的核心收集樣本。

安省倫敦西部大學物理和天文學系教授維格特(Paul Wiegert)並未參與這項研究,但他認為此研究提出了令人信服的論點。「這是一篇非常有趣的論文。」

他說,強烈的釕特徵正是科學家期望在小行星中發現的,因此在地殼上發現它是很好的證據。 「釕在大多數太陽系天體中都非常罕見。例如,在地殼中它就非常罕見​​……我認為他們以一種非常令人信服的方式建立了聯繫。」

哥德也從哲學角度看待這個發現。「在地球最近的歷史中,比如說過去的 5 億年里,發生了一次大規模的 C 型小行星撞擊……這確實是一個罕見而獨特的事件,而這個事件:我們可以稱之為宇宙巧合,但如果沒有這種情況發生,也許我們不會坐在這裡。」

v01

share to wechat

延伸阅读

延伸阅读

任天堂Switch专用1TB内存卡 打折到手价169.99

iPhone 16下月登场8大传闻整合!外形/效能/镜头/颜色/发售日期最新消息一文睇清

加拿大允许乌军在俄境内使用本国所赠装甲车

北约克40多岁男子被刺伤送院治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