选城市 : 多伦多 | 温哥华
2024年06月14日 星期五 10:51:21
dushi_city_vancouver
dushi_city_tor
dushi_top_nav_01
dushi_top_nav_05
dushi_top_nav_02
dushi_top_nav_20
dushi_top_nav_28
dushi_top_nav_30
dushi_top_nav_31
dushi_top_nav_25

Tag: 獨家

【星岛专访】李耀华中间偏右哲学均衡发展多样化兰加拉区

∎ 李耀华指出温哥华兰加拉区有不同文化族裔居民。星岛记者黄忆欣摄 【星岛记者黄忆欣报道】现任7名华裔省议员所代表的选区当中,李耀华所在的温哥华一兰加拉(Vancouver-Langara),无疑是拥有最多样化居民的社区。 一条自北而南地理上分隔温哥华东西区的缅街(Main St.),为此区带来东西交错、南北交融的多元文化景象;甘比街(Cambie St.)自天车加拿大线建成后,已经成为整个大温区的交通动脉,新老居民移入迁出变化急遽,也因此李耀华费尽心思面面俱到,他需要考虑到不同年龄和文化背景的社群,如何保持均衡看待民意代表的工作?他自有一套中间偏右的处世哲学。 李耀华在温哥华土生土长,聊起兰加拉缤纷多彩的邻里,他既引以为傲,又热切期盼这个选区能够获得大家珍视。他指著选区地图说:「北边是女王公园,往西是温哥华植物园,不用多说,这两大公园是温哥华远近驰名的地标。我在女王公园附近生活成长,我从小参加这里犹太社区的活动。」 沿着甘比街往南到41大道(41 Ave)是早前的渥列治购物中心(Oakridge Mall),现今正在大开发,即将成为温哥华第二市中心的橡树岭园区(Oakridge Park)。华裔对此区肯定不陌生,早前这里是市中心之外的另一个购物天堂,精品商铺美食荟萃,还有图书馆,令该社区自成一格。李耀华说:「但因为人口快速增长,这些原属于兰加拉选区北边的地段,下届省选将划为新的温哥华一小山区(Little Mountain)。」 甘比街夹49大道是兰加拉区正中心,兰加拉学院、兰加拉高尔夫球场均以此为名,李耀华父母曾住在48大道(48 Ave)夹缅尼托巴街(Manitoba St.)一带,此区为彰显温哥华原住民尤其历史最悠久的马斯琴族(Musqueam)。 至于温哥华南边的马宝社区(Marpole)则是另一个朝气蓬勃的住商混和区。固兰湖街(Granville St.)从北边的市中心一路往南,直到西南海旁大道,再以大桥衔接列治文,其特殊的地理位置,成为温哥华的主要工业区,后期再成为另一处购物逛街好去处。而此区居民超过4成使用华语,李耀华说:「好多华裔社团在这里成立已经几十年,例如台加文化协会、加拿大广东社团总会、粤商总会等。」 缅街以东乃至于菲沙街,与华裔有着极深的渊源,早年从华埠一路南迁的打工仔,沿着缅街和菲沙街南下,这一块与菲沙围(Fairview)接壤的「中间偏右」,是李耀华选区办公室所在的日落社区(Sunset),其中又以旁遮普市场(Punjabi Market)闻名。 【相关新闻】从人头税说到当代移民潮 省民服务厅长周烱华的建设蓝图 【相关新闻】孩子才出生却忙着对抗山火地震的另类华裔女性马博文 【相关新闻】5天巡访26城镇 康安礼勤跑基层社区 【相关新闻】逾10年议员生涯 屈洁冰成疑难杂症解题专家 【相关新闻】如何从国际学生成为卑诗厅长?陈苇蓁教一招绝技! 中产家庭的共同心声 面对如此多样化的选区生态,李耀华除了需要传达最新的政策给社区知晓,他还担任官方反对党卑诗联合党的公共安全及检察厅、原住民关系及和解评论员(影子内阁)。他了解不同族裔的各邻里新老居民都有共同的问题,那就是治安、公交、医药、养老、教育、儿少。 李耀华说:「我的父亲1953年从香港来卑诗大学求学,毕业后创办药房经营小生意,母亲则于1962年自香港来团聚,完成卑诗大学的护理课程后任职护士。我在这个社区成长,我了解社区长者需要安全和医疗服务,我们应该平衡发展小型企业和人口密集区、增加便捷的交通服务。想吸引年轻人入住,需要托儿和学校名额、社区中心的建设。」 李耀华就读卑诗大学期间被推选为该校首位华裔学生会主席,从生物跨入政治似乎也是自然而然的事。1992年取得政治学硕士学位后,再就读维多利亚大学法律学院,毕业后专注商务法,从政前为律师楼的合伙人。这段期间,他曾被推选为中侨互助会副主席,并曾任大温哥华基督教青年会、卑诗司法教育协会和温哥华市中心商业促进会等机构的理事。 父母前来求学并在卑诗落地生根,李耀华认为对移民来说,教育或许是起点。他与妻子育有3名子女,作为家长,教育对于卑诗省的未来发展非常重要。「从幼教开始,应确保社区有足够学额,现阶段人口增长快速,可预见我们需要更多资金投入教育。青少年是我们的未来,我在社区组成的青少年议会,带领年轻人投入社区事务,既可培训领导力和责任感。」 作为该区可以从小学一直衔接到专上教育,李耀华特别推崇兰加拉学院成立的贡献。原本是温哥华学区的一部分,1994年兰加拉学院成为一所独立的公立学院,每年有19000多名学生入读其大专学位、职业和成人持续学习等课程。李耀华说,该校已成为卑诗省领先的高等教育机构之一,不只本地生受惠,也适合国际学生过渡至西门菲沙大学或卑诗大学,更有多样化的成人课程。 家庭教育以诚信为本 谈到家庭教育,李耀华从华裔父母身上学到的,现在已经传承给3名已成年子女,他们是李耀华最重要的志工和支持者。 李耀华在十几年社区工作期间,体会到良好的社区项目对家庭,尤其是长者和儿童的重要意义,教给他的下一代。「社区的意义在人们之间友好互助,营造可持续性发展的社区文化,让新移民得到帮助,孩子们获得辅导,耆英能够乐享晚年。」 李耀华于2017年首度胜选为兰加拉区省议员,2020年取得连任。此前曾两度竞逐卑诗自由党党领,当时他称需要挽回卑诗省民的信任,他相信他的「中间偏右」路线能够涵盖到大部分多元化的选民,可惜他未成功成为卑诗自由党党领,早前更转型为卑诗联合党,与卑诗保守党成为竞争关系。 由于前联邦进步保守党总理坎贝尔(Kim Campbell)早在1990年任职司法部长和国防部长期间,李耀华曾任她的特别助理,而他亦曾任该党的青年活动组织者。如此渊源,不禁让人联想到李耀华会否向国会迈进?李耀华却说他仍然希望根留卑诗为民服务,因为他的家在这里。 「我还有许多工作要做。必须向省级政府争取日落社区中心的扩建项目,这里的长者需要交通可及性,不只49大道和西南海旁大道需要东西向的快速巴士,我希望在甘比走廊因为天车线大开发之后,可以同时保障区内东西向的大众运输。」李耀华说。 V02

【星岛专访】5天巡访26城镇 康安礼勤跑基层社区

【星岛记者黄忆欣报道】刚度过生日的卑诗城镇事务厅长康安礼,总是带着灿烂的笑容出现在各族裔的活动中。不久前她在印度裔锡克教丰收节与民众祈福同欢,又到本拿比艺文中心聆听湾声乐团音乐会,上周她在珍珠奶茶节发布会与青少年志工们拥抱在一起,今天则在天金庙会宣扬慈善。 热闹的场合总少不了康安礼,然而在卑诗最僻静最需要人气支持的村落,现在至少获得了康安礼四目交接的关怀。因为她主张在统计数据的背后,更需要建立省府与地区政府的信赖关系,并深入了解小城镇的切身需求。 颠覆年轻女性从政刻板印象 康安礼在2008年当选成为本拿比首位华裔女性市议员,当时也是历届最年轻的市议员,这段经历仍为社区民众津津乐道。但她并没有把「最年轻华裔女性市议员」的恭维放在心上,相反地,她当时心想「为甚么女生一定就要在家里做家务带小孩?太年轻一定办事不牢靠?」于是,康安礼打破了传统对政客的刻板印象,主动地与各族裔社区建立友好的关系。 勤跑基层的康安礼表现亮眼,2017年首度当选省议员,同年获省长贺谨任命为长者省务秘书,2019年起兼任多元文化省务秘书,再于隔年升任省民服务厅长。在现届2020年省选成功连任的康安礼,再获调任专上教育、技术及培训厅长;尹大卫接替贺谨出任省长后,于2022年12月委派康安礼接掌城镇事务厅(Ministry of Municipal Affairs)。 「城镇事务厅主导支持地方政府和居民建立充满活力、健康的社区,令这些社区治理良善、宜居、安全、经济有弹性,对社会和环境负责。我就像是在蜘蛛网中间的那只蜘蛛,建立一张省府对社区的服务网。」康安礼说。 从长者、多元文化、专上教育围绕着年龄层和族裔,如今扩大省民服务版图到各城镇的康安礼,要照顾到的不只大都会和小乡镇。市议员社区服务的经历告诉她,必须亲自到那些可能被忽略的角落,看看这些社区需要省府甚么样的支援,于是才上任没多久,她在冰天雪地的1月,用5天时间巡访了26城镇,包括奥肯纳根(Okanagan)、库特尼(Kootenay)和苏斯瓦普(Shuswap)区域,连同顺路没有见到面的社区,总共30个。 【相关新闻】从人头税说到当代移民潮 省民服务厅长周烱华的建设蓝图 【相关新闻】孩子才出生却忙着对抗山火地震的另类华裔女性马博文 【相关新闻】如何从国际学生成为卑诗厅长?陈苇蓁教一招绝技! 人亲土亲为本  关心社区需求 「这一趟出差最远去到哪里?」被星岛记者突然这么一问,康安礼坦言一下子记不起来,因为那些地名很少被提及。此时这一趟陪同厅长出访的助理们发出低声的哀号,因为印象太深刻了,几乎是一个小时一个城镇的面对面沟通。 这一路上的背景白花花的,幸好没有积雪,开车也很顺利。不过,当这些偏僻的小镇代表们看到实体的厅长来访,都瞪大了眼睛表示吃惊。康安礼说,当社区人士了解到省府的关怀,这几天旅途劳累都值得了。这趟「破冰之旅」,促成了城镇事务厅创设社区成长基金(Growing Communities Fund)。 该笔基金在去年2月宣布为省内所有 188 个城镇及区域提供总额达10亿元的一笔过拨款。各地区政府可运用这笔资助来发展基建和休闲设施,以配合其社区的独特需要,例如文娱设施、公园和食水处理厂,以及其他社区基础设施,这项基金将有助社区为未来人口增长作好准备。 提到人口增长,康安礼说,了解新移民非常需要游憩空间,非牟利组织例如温哥华海事博物馆一直提供重要的服务,城镇事务厅正透过社区康乐补助金 (Community Gaming Grants) ,支持这些组织购置基本设备和进行修葺工程,或翻新青少年中心。今年有62个团体分享总额520万元的社区康乐补助金 ,其中低陆平原地区及省西南部有23个新资本项目获得总额超过200万元的拨款。 善用图书馆连接新移民 「卑诗省特别欢迎新移民,这有助于维持文化多样性和经济活力。我们为那些逃离祖国冲突的人提供避风港,并帮助新移民找到好工作、获得教育和医疗保健以及参与社区活动。我们为安居服务提供的年度资金增加了4倍多,达到2560万元,今年春季推出的新计划每年将帮助超过4万人。」 康安礼提到城镇事务厅其中一项她最热爱的项目是图书馆。「我可以在图书馆里头待上一整天。现在的图书馆不是只有书,而是一个全然不同充满知识的宝库,更是一座社区中心,有不同的活动给各年龄层参与。我们的部门每年提供1,400万加元的资金来支持卑诗的公共图书馆。」 她说,有鉴于新移民增加,省府透过历史性的4,500万元一次性投资提高了这一数字,使图书馆能够灵活地解决当地的优先事项,包括更长的开放时间、更多馆藏,以及更好的扫盲和提供终身学习机会。 看来要找到康安礼并不难,不是在她的下一趟巡访,就是在图书馆。 【星岛专访】卑诗TOP5:康安礼最爱大温5节庆 V02

【星岛专访】卑诗TOP5:周烱华私房推荐菲沙围社区好去处

(上图:周烱华鼓励民众到菲沙围社区的华人商铺采买。星岛记者黄忆欣摄) 【星岛记者黄忆欣报道】卑诗省不乏华裔政治人物,在华人社区默默耕耘服务省民。星岛一连几周专访不同界别的华裔政要,更为读者推介私藏的「卑诗TOP5之最」,实行从外到内了解他们不同面貌的故事,首篇是刚接任卑诗省民服务厅长的周烱华。 1.河滨区中心广场(River District Central Plaza) 温哥华菲沙围社区位于温市东南端与本拿比为邻,主要是住宅区,没有超高建物。但拥有许多公共设施以及绿地。新兴的河滨区为总体规划社区,占地130英亩。在约在两年前大型建设完工后,已形成一个小社区,去年已有4500人定居,吸引到年轻人和养老族。 据开发商规划此区将有15,000套住房,预计到2025至2026年,入住率将达到50%。周烱华说,省府与卑诗房屋局(BC Housing)和温市府协作的经济适用住房约有千套,另有几百个出租单位。 【相关新闻】从人头税说到当代移民潮 省民服务厅长周烱华的建设蓝图 为何你一定要来这里瞧瞧?周烱华表示,「许多人不知道菲沙围竟然在近两年间发展成适合移居的社区,我常到河滨区中心广场去接触市民,尤其是年轻人,这里是跟他们面对面的好机会。我和办公室工作团队在这里发放宣导资料,一方面也听取民众的意见。」 2.河滨公园(Riverfront Park) 河滨区特别之处是前身为旧有锯木厂,河滨公园特殊景致正是菲沙河。市民可以沿着雄伟的菲沙河岸散步,看着河上成群的木材和运载的船只,并观赏夕照,公园的玫瑰和白杨林荫道也是其引人入胜的另一原因。周烱华推荐市民善用此公园,可以和亲朋好友享受野餐和游乐区,这里更是亲子好去处。 3.菲沙围高尔夫球场 菲沙围高尔夫球场隐藏在幽静的住宅区内,而且是公立的,一般民众就可入场。这里俗称「第19洞」的球场餐厅,是周烱华的秘密基地。「你不一定要下场打球,你可以坐在这里喝杯咖啡,不管谈公事或小休片刻,眼前是宽阔的绿地,令人心旷神怡。」 4.域多利街和烧鹅大王 不管新老华侨,港式烧腊最能抚慰游子的心。「尤其烧鹅,对老一辈的广东香港移民来说,是有一点奢侈的,那是儿时回忆中最经典的菜式,吃到烧鹅,幸福感油然而生。」周烱华微笑说:「我办公室隔壁也有一家专卖烧腊的餐厅,也很美味,但域多利街这间烧鹅大王,在几间菜市场当中,天天都是排着人龙。」 5.Breka Cafe at Fraser Street Breka Cafe这间咖啡馆虽然有多间分店,但位于菲沙街这家是最早开设之一。周烱华说,早期菲沙围的欧裔以烘焙维生,自然把制作糕点的技术传承到温哥华。据知Breka东主是犹太裔,24小时开放更是本地餐饮业的创举。「Breka的咖啡好喝!比起其他连锁速食店都来得好。」他更鼓励市民支持本地商铺和小企业,他们为新移民或年轻人提供了工作机会。 V0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