华人遗址及遗迹都是由他们守护 为何华人社区无动于衷

加拿大都市网

■左一为屋主塔克,在郑家大屋前接受采访。

位于卑诗菲沙河口的耶鲁(Yale)在贺普(Hope)以北,近半世纪以来交通地位下降,居民迁出,今天镇民百多人,可150年前因淘金热兴旺而辟有华埠;来自广东中山的郑焕章(On Lee)开办「安利士多」(On Lee Store),发家致富。他其中一儿子詹姆斯(James On Lee)上世纪20年代在耶鲁郊外盖了商住两用大屋,英裔的现业主塔克(Fred Tuck)日前引领《星岛日报》记者,直击附近郑焕章夫妇墓园。塔克说,墓园地皮业权一直由郑氏家族拥有,他慨叹自己年事已高恐难看守下去,亟思卖屋。如果转手,这个耶鲁硕果仅存具代表性的华人遗迹料将消失。

■ 郑家后人已向政府申请保留图中这块墓地的业权。

距温哥华东面约200公里的耶鲁,紧扼河口地利,是淘金年代商旅和淘金客必经之地,也铺出了华商致富路径,郑焕章19世纪70年代从中山来到耶鲁找新生活,不出十年在镇上开了面包店和士多铺。 1884年在耶鲁与同乡李玛丽(Mary Laye)结婚,并获致龙堂(Chee Rong Tong)总教头主持婚礼。 1885年至1905年间,郑焕章夫妇生下6个子女:三男三女。

出价非最高 最终获业主减价
本报记者与加和会总监朱伟光抵耶鲁采访时发现,郑焕章墓碑写上生卒年份是1841-1909,享年68岁;与一些研究文献所写郑死于1907年有出入。而他妻子李玛丽1864年出生,死于1928年,享年64岁。两人籍贯同为广东中山谷都乙地乡。

■耶鲁华商郑焕章墓碑,他来自中山。

今天从耶鲁郊外名为Chinamen Road的乡间小路进入,右方是塔克所住大屋,左方经过小树林可找到已有逾百年历史的私家华人墓园。塔克所住大屋,是郑焕章二子詹姆斯在妈妈1928年逝世后所建,位于公路旁边,包括店铺和旅舍,其实复制百年前位于小华埠的郑焕章大屋。詹姆斯死于1961年。塔克接受记者访问时表示:「数十年前詹姆斯的家人把屋子卖给我,当时我出价并非最高,郑焕章后人信任我协助守护家族墓地,选中卖给我。 」他说自己走运,郑家最后减价卖屋予他。

■ 从卑诗耶鲁郊外名为Chinamen Road的乡间小路可进入墓园。图为朱伟光。

问到物色物业时,是否知道旁有郑家祖坟,塔克表示所有准买家都知,「我也了解到,郑家后人已向政府申请保留这块墓地业权,换言之,我买房屋后也负责看墓。 」他带记者到墓园拍照时,喟然而叹道:「我
已活到这把年纪,开始对一些事情力不从心,所以希望找到房子的买家,因我也有百年归老时,现要筹谋,找有意住这儿的人接手房屋。 」惟他也非没有顾虑。如果这个连墓园的大屋落到一些发展商手上,他估计随时变样,不光房子可能被改建,甚至连旁边过百年的华人墓园也难以保住。

担心大屋落到发展商手上
采访当天春雨绵绵,塔克带领记者经树林入墓园,边走边说:「每年春天郑家后人会带鲜花祭品到这儿扫墓,有来自大温、亚省卡加利的,甚至远至美国三藩市都有。 」塔克说郑家的后人,每年从各地寄圣诞卡给他。他表示郑家后代的女性,很多取洋名Mary或Mariana之类,很奇怪;如看看郑焕章夫人墓碑,她的英文是Mary,估计后代为着纪念她而叫自己做Mary。

在华人社会里,这也是慎终追远的人生态度,可今天卑诗各地湮没无闻的华人遗址及遗迹,不是得到原住民看顾,就由非华裔代守护,且随时在政府不闻不问中消失。请问:加国华人社区难道可继续如此无动于衷?图文:何良懋

share to wechat

延伸阅读

延伸阅读

风暴预计晚八点袭击大多伦多 机场或出现延误!

把科学中心搬到多伦多湖滨 安省请人写方案花了100万

多伦多天气油价汇率 今日晴最高24度!

魁北克男子因拍摄与30多名女性的性关系被捕